饭饭txt文学 - 都市小说 - 中医:惊了!患者的五脏会说话在线阅读 - 第22章 完美针刺等级

第22章 完美针刺等级

    【宿主:陈庆】

    【辩证:108/1000(登堂入室)】

    【四诊:望诊12/100(入门)、闻诊3/100(入门)、问诊103/1000(登峰造极)、切诊99999/100000(登峰造极)】

    【方剂:69/100(入门)】

    【针灸:针刺135/1000(登堂入室)、艾灸29/100(入门)】

    【正骨:1/100(入门)】

    【按摩推拿:3/100(入门)】

    【祝由术:0/100(入门)】

    【技能:灵识、得气、俞刺0/1(初级)】

    【医点:5.5(每0.1个医点能够提升10个属性点)】

    陈庆看到自己的技能栏凭空多出来一个选项,赫然就是自己刚刚练习的俞刺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这俞刺后面还有一个“ ”号,很显然,这个也可以加点。

    有意思啊!

    也就是说,自己学习的东西,就是主动技能。

    主动技能可以用医点来提升等级!

    灵识和得气,都是自己获得的被动技能,无法用医点进行提升。

    那现在,自己只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,就可以通过医点来快速将这些东西提升到相当高的层次了?

    嘿!

    陈庆有些兴奋!

    那就试试看!

    陈庆随即给俞刺加了0.1个医点,下一刻,俞刺的等级瞬间发生改变。

    俞刺9/10(中级)

    这就中级了?

    陈庆又加了0.1个医点。

    俞刺19/100(高级)

    嚯!

    那就看看高级的俞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陈庆随即用银针在自己身上试验了一下,在银针扎进穴位的前一刻,他感觉自己的手法像是经过了多年的训练一般,捏针,刺穴,松手,很简单的动作,几乎和视频里郭白家老先生用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有感觉了!

    陈庆很明显地察觉到银针扎进身体之后,那个部位开始有了轻微的变化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他身上也没有什么病,针刺对他来说也仅仅是感官上有变化,治疗方面暂时还不知晓。

    然而仅仅只是手法而言,陈庆就已经差不多有郭白家老先生七成的功力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这仅仅只是俞刺一种刺法,换其他的刺法,陈庆就歇菜了。

    咦?

    就在陈庆仔细观察属性面板时,他赫然发现针刺那一项居然数值发生了变化。

    【针灸:针刺155/1000(登堂入室)……】

    这怎么凭空多出来20点?

    对了!

    自己刚刚就给俞刺加了0.2个医点。

    莫不是自己给技能加点的同时,也能反馈到基础属性上?

    发现新大陆的陈庆顿时喜上眉梢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自己不就既可以用医点学习新的针刺手法,又可以同时提高针刺的等级?

    啧啧啧!

    那还等什么?

    继续升级俞刺啊!

    陈庆随即直接将医点梭哈给了俞刺。

    不过当俞刺的数值达到100时,属性面板却给出了提示。

    “俞刺已升级为完美,无法继续提升!”

    俞刺100/100(完美)

    这就完美了?

    陈庆没想到仅用了1.1个医点,就将俞刺提升至完美等级。

    不过细细算来,这属性面板貌似还差自己0.09个医点。

    这算不算它吃回扣?

    算了!

    陈庆也不是小气的人。

    这点医点他还是出的起的!

    看着还剩4.4个医点,陈庆也不含糊,直接继续学习郭白家老先生的下一个管针刺法。

    于是乎,在半个小时后,所有医点全部花光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陈庆一共掌握了五个完美等级的官针刺法。

    分别是俞刺、远道刺、经刺、络刺、分刺。

    这五种刺法就相当于是针刺手法中最基础的东西。

    就跟数学必须要学九九乘法表一样,不经历基础的锻炼,是很难往高处爬的。

    官针二十六刺,就是所有针刺绝技的基础理论。

    什么时候陈庆要是把官针二十六刺给全部学会了,那学起针刺绝技来,也就速度更快,而且疗效也会比其他人更好。

    随着这五个基础刺法的掌握,陈庆的针刺属性也从原来的135,涨到了685。

    距离1000也只差315了。

    陈庆现在有些手痒痒,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针刺水平跟汉医堂其他医生相比,到底是强是弱。

    可惜中医不是练武,武学境界的高低还可以通过擂台的方式角逐,中医唯一能比的就是疗效。

    然而不同的症状下,个人的针灸水平也会出现不小的差异。

    陈庆现在虽然会官针刺法,但是超过这五种之外的病症,他的针灸疗效也不一定能起到作用。

    不过陈庆也仅仅只是好奇并非好斗!

    这个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。

    花掉所有医点后,满载而归的陈庆便继续逛起了龙医论坛。

    他在医道之家中看到了不少人发帖,其中就有跟他一起学习郭白家老先生针刺技术的帖子。

    “大佬们,我怎么看到了郭白家的视频后,还是不明白俞刺怎么用啊?”

    陈庆好奇地点开帖子。

    “我足足看了十遍,现在依然是不得要领,手法方面我自认为学了个七七八八,但是在下针之后,总是没感觉,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有没有大佬指点一下?”

    楼主猪又炖粉条还附上了一个自己练习的视频。

    视频里,猪又炖粉条用自己的身体在试针,看得出来他是刚刚上手,手法还不是很纯熟,不过没什么太大的错误。

    就是有一些细节问题,他自己还没有掌握。

    比如进针的角度,扎进去之后的深度,这些都还仍有瑕疵。

    帖子发出后,底下也是多出来很多评论。

    “楼主学的挺好的,比我强。”

    “才看十遍就学的这么熟,一看就是有基础的!”

    “我到现在都还不敢往自己身上扎,楼主太强了!”

    “楼主没感觉是不是因为下针不得气?”

    “楼上大佬,我看好多帖子都在说下针得气,到底什么是得气啊?”

    “对对对,我刚学中医,也不是很懂得气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有人说得气,也有人说气至,到底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。”

    “楼上别问了,这两个意思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@说书人的理想,大佬,开讲吧。”

    “得气还不简单,只要让人感觉到酸胀,这就算得气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针下得气,这是针刺一个最核心的东西。

    没有它就等于是根本没有学会针刺,自然也就什么病都治不好。

    陈庆在拥有得气这个被动技能后,他下针时,也自然是能百分百做到得气。

    而所谓的得气,其实也并非全是凭患者的感觉。

    现在很多大学里教针灸的老师,都会告诉学生,你如果下针之后,患者感觉到酸麻胀痛,那就代表下针得气了。

    可是,殊不知,你穴位扎错了,患者也会有酸胀的感觉。

    当你仅凭患者的感觉来判断自己下针是否准确时,就已经是犯了极大的错误。

    陈庆也是在获得了被动技能后,才领悟到真正的得气。

    得气一词源自《黄帝内经》,其中有这么一段,“吸则内针,无令气忤,静以久留,无令邪布,吸则转针,以得气为故”。

    说白了,当银针刺入穴位后,银针的尖端在患者体内会产生特殊的感觉,这就叫得气,这个感觉也会随着银针传导到医生的手指上,宛如鱼儿吞钩的感觉。

    再形象点,就好比你跟你女朋友晨练一样,只不过针刺比起晨练,灵魂的颤栗没有那么强罢了。

    所以,仅凭患者的感觉就确认自己针下得气,是很不恰当的办法,也很容易出现医疗事故。

    针刺固然是中医里最廉价的治疗手段,但往往学艺不精的医生在用错了手段之后,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是很可怕的。

    中医这一行不怕新手,也不怕老人。

    就怕那种学了五六年,自以为啥都能治的人。

    自觉医术超群,又毫无敬畏之心。

    往往就是这种人最要命!

    楼里还有人将得气与气至混为一谈,这也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。

    “得气”强调守正气,与“针感”不同,“气至”要根据针刺前后的脉象变化来判断,是针刺有效的关键所在,针刺治疗中的各种手法,正是在“得气”的基础上“调气”,从而达到“气至”之效。

    直白点就是,得气是治病的开始,而气至则是治病结束。

    见无人回答这个楼主,陈庆便索性亲自上阵,将自己对得气的感悟写在了帖子里,回复给了这个楼主。

    哪知陈庆刚回复完,后台就跳出来一个消息。

    “呵呵,不懂装懂,两级新号也在这装大佬?学中医最烦的就是你们这些半吊子好为人师,“得气”是中气穴的标志,也是气至针下的征象,更是针刺补泻的前提。其表现形式既有“紧而疾”“沉涩紧”“轻滑慢”与“针下热”“针下寒”的显性得气,也有“针染(游)于巷”的隐性得气,以及“徐而和”之谷气显示的气调状态.“气至”有“气至针下”与“气至病所”两方面含义,气至针下与得气内涵相近。”

    嚯,来了个资深学院派啊!亿屋鱼的中医:惊了!患者的五脏会说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