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饭txt文学 - 历史小说 -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在线阅读 -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63节

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63节

    “你可以的,你会是个很好的辅弼之臣,你心地柔软,却手腕强硬,你不会辜负与太子的深恩厚谊,也不会废弃自己的一番宏图,天下有你在,或许才是百姓之幸。朕从前对你多有看重就多有忌惮,但今日一事可见朕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……你不必替朕转圜。”

    皇帝制止卓思衡的意欲开口后又缓缓说道:“人世之历练,朕已行遍……好与不好,便按你说得,交予后人评说吧……但你的历练才刚刚开始,不要忘记今日朕对你说过的话,善待太子,善待九州四海的臣民与万物……”

    千钧重担,卓思衡凛然领受。

    皇帝再度沉默,这次的沉默更为短暂,不一会儿他便继续方才的对话:“好了,说说你打算如何处置赵王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若真一个手足没有,反倒让其余宗室和藩王起异心,臣不打算软禁赵王,赵王虽一十四岁,却仍未到开府的年级,可让太子殿下亲自教导陪伴幼弟。”

    “经历过这样的事……赵王活着大概也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……不过你说得也对,朕无有兄弟唯有一妹,虽有子嗣却还是让无数藩王动了不该动的野心,太子他……他还未做父亲,身边有个弟弟也好……也好……对了,皇妹在哪里……她人呢?”

    “哥哥!”

    卓思衡一惊,循声望去,长公主正冲入寝殿,哭着扑到皇帝的怀中。

    皇帝仿佛在这一刻终于卸去了重担,他落着泪,用枯瘦颤抖的手抱住妹妹说道:“妹妹,我终于见到你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哥哥!哥哥我在这里!”

    卓思衡从未见过这样大失阵脚悲恸至极的长公主,天家难得一觅的手足之情,也教他终于落下泪了,他正欲告退,却被皇帝叫住。

    “遗诏在太子手中……妹妹,你来在众臣面前昭告天下……我给你留了天下独一份的尊荣,你……要好好把握……”

    长公主拼命摇头,她仿佛在否定眼前兄长即将去世的事实,根本不愿接受这份天大的哀荣。皇帝像是哄小孩子一样去抚摸妹妹的头顶,又用颤抖的手替她拭去眼泪。似是知道今日之后,妹妹即将不再有兄长庇护,他也落下泪来。

    可他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,哭泣太过耗费生命,皇帝竭尽全力转过头,对他挽留的卓思衡用几乎如呼气般的声音说道:

    “云山啊……你……你不止要照顾好太子,也要照顾好朕的妹妹……不要让人……欺负她……”

    “臣领命。”卓思衡郑重泣道。

    他未等抬头,就听见长公主一声悲戚的哭叫,再去看时,皇帝的手正因失去生命的力量,从他面前滑落。

    第237章

    报丧的长钟回荡在禁宫各处,福宁殿前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贵戚,由太子刘煦跪于最前,皇后其次,其余人等皆各入长列,默默地在等待中任由廉纤细雪落满身体和发间。

    皇宫尚未换过丧仪的白饰,可天地之间早已缟素。

    卓思衡双手敬捧圣旨,跟随长公主殿下缓步而出,因手持大行皇帝的遗诏,他不需叩拜,只见下方众人均已叩地,俯视看去像是一个个染白的石像。

    长公主双手取过圣旨,高举过头,卓思衡看见她在竭力忍耐眼泪和手指的颤抖,以致于这个动作她停顿了许久,才终于缓缓落下。

    “宣大行皇帝遗诏。”卓思衡放声道。

    长公主展开明亮黄绸,以她最洪亮的声线宣读兄长最后的遗愿:

    “太子刘煦,天命所授,衍敬天法祖之德,续昌明康宁之业。今传位于太子,归正一心,海内皆同,理当共尊宜奉,万民仰戴。然太子岁月轻忽,虽非冲龄践祚,亦需辅弼之贤达。朕遗命有诏:敕封襄国宣仪长公主刘莘吉为辅国宣仪大长公主,参理朝政,辅弼新君,若有宗庙不明,请其诏同朕谕。”

    这是即便镇、定二公主都未有过的无上权力。

    读至此处,长公主似是极力忍耐才将语气稳住,又道:

    “及,吏部侍郎卓思衡,赞其德勋承厚、纯仁之臣也,赐晋集贤殿学士入政事堂参知政事,领协中书省,辅弼新皇承祚启元。”

    卓思衡感觉到天地之间的寂静,感觉到落雪在他发际融化,一切的一切像是终点,又像是开端。

    “及,领禁军兵马司都指挥使虞雍,刚执秉忠,赐枢密院枢密副使,新君兵略若有操持,必有所承。”

    “及,御史台高永清,晋御史大夫,入政事堂,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辅正新君,以鉴君责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行皇帝的安排非常简明扼要,寥寥几笔,权力的交接就此完成。

    长公主像是用尽全身力气宣读完毕,她落下双手后将遗诏交还到卓思衡手中,她颤抖的长睫之上已满是雪片融化后的细小水滴。

    卓思衡想,如果此刻是自己与她境遇相同,大概都未必有此坚刚般的意志。

    在太子不会让皇帝失望这件事上,卓思衡若有十分把握,那长公主不让皇帝失望他却是有十二分的信心。

    卓思衡朝长公主轻轻颔首。

    长公主没有还礼,她站在至高处却眼神空芒,须臾后,她缓缓走下台阶,扶起双肩颤抖哭泣的刘煦,而后率先跪下:“臣参见皇上。”

    众人调整方向,起身,再度拜下叩首,齐道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    但是皇帝是不会万岁的,如果皇帝万岁,自己作为新君又如何能继位?

    这不过是个万世相传的谎言。

    刘煦这样想着,忍住眼泪,行至卓思衡面前。

    持大行皇帝遗诏在未交出前,卓思衡无需叩拜,但当他双手将遗诏递给跪接的太子后,他便俯身叩下,向新皇第一次长拜。

    皇帝继位为求孝礼不废,也不能喜形于色,纵使交到手上的是天大的权柄,可即便无有此规,刘煦也没有半分喜悦之情,他的心中悲辛无尽,只觉天地苍茫的雪白也比不过心中的迷惘和空荡。

    但这是他对父亲对母亲、妹妹以及自己……和对卓思衡的承诺。

    他成功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行皇帝的丧仪十分隆重浩大,接连的大雪让帝京到处白饰与缟素交叠,哪里都是一副肃杀气氛。

    然而行柩送陵当日却是个晴好无风的日子。

    “这些日子我时长在想,许多事在当年是否能有转圜。”

    行宫之内,曾经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屏退左右,隔着帘幕对卓思衡说话。

    “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,事已至此,再去为过去纠缠又能做何用呢?我读书不多,却也知晓李太白那句‘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’的名句,皇帝如何不知?只是他心中还是有郁结。今日叨扰百忙之中的卓大人也是想请大人与皇帝再好好相谈一番,他最听你的话了。”

    卓思衡恭敬道:“今日大行皇帝丧仪结束,才是万象始更之日,还有无数事宜留待圣上处置,太后顾虑周期,臣定当遵从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事……阿婉,来。”

    皇太后将一直在后室的青山长公主刘婉唤至身前,母女二人相视一笑,猝不及防地朝卓思衡齐齐跪拜。

    卓思衡顿时冷汗都出来了,当朝太后和长公主一齐叩拜自己,他实在难以担待,可是一个是新寡太后一个是未嫁皇妹,他也不能大胆无礼伸手去扶,僵持之际却听皇后叹道:“我们母子三人能有今日,是承蒙大人不弃鼎力相助。若为权势和顺应帝心,您大可以投奔赵王门下,然而大人却选择我儿辅佐,此等再造之恩,纵然今日我为太后亦要诚信感拜,请大人受下我们母女的回敬,否则我等良心如何可安?”

    “太后这是什么话,我与太子……臣与圣上是何等厚谊,自然不敢废忘,可太后这样,实在让臣愧不敢当心存惶恐!”

    “那就请大人今后继续辅弼我儿,使其为一代昭昭明君。”皇太后再次长拜,她也不欲卓思衡为难,很快便起身来。

    卓思衡一口气这才喘匀,重新站直道:“臣身负重恩,必不辱此命。”

    太后也重新拉着女儿的手就座,叹道:“还有,我想让阿婉可以跟随她的姑姑学一些东西,我朝的长公主可不是那样好当的。”

    青山长公主原本还在寻觅亲事,然而皇帝驾崩,她的亲事也必须搁置,此时与其让她默默等待,不如效仿宣仪大长公主旧例可得参政之习,早为今后做出打算。

    “卓大人,我定会谨慎侍奉姑姑,潜心治学,绝不空拿长公主的名头!”刘婉经此一役也仿佛一夜之间成长,语气和神态都比从前的少女要稳重许多。

    卓思衡想了想道:“此事并无不可,只是眼下大长公主扶灵而病,还要等她稍好些再提。”

    太后点点头,却又想起什么,先让刘婉退下,再对卓思衡问道:“今日一早罗氏自裁的消息想必大人已然知晓,先帝遗命是要她随葬……”

    “但臣想听听大长公主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卓思衡说完,太后深以为意道:“先帝的遗命是遗命,可我们也不能不顾大长公主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“罗氏无论如何都要领罪,她一死也是为求子女平安,然而子女平安与否其实与她活不活关系并不密切。”卓思衡坦率道,“这事今日圣上也与臣商议过,圣上的意思也是将罗氏身后与其妹交由大长公主处置。”

    “就按照皇帝的意思来办。”太后生出些许欣慰的笑意,却又悲叹道,“经此事后,皇帝也像变了个人一般,他这些日子除了尽孝于大行皇帝梓宫前和处理政务,其余时间都在陪伴赵王……”

    “赵王……现下如何?”

    太后悲哀地摇摇头:“活着也像死了般。不过我要谢谢你请求留下赵王性命,一来保全大行皇帝的慈名,二来……皇帝如今也有个寄托,他去同弟弟说说话也好,总不好一夜之间教他领悟世间独一份的孤寂与绝望,要让他如何去面对今后更凶险的风浪?这点上大行皇帝却是不如大人你了解当今圣上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大行皇帝天纵英明,所为也乃是帝王当尽之责。”在皇帝驾崩后卓思衡也想了很多,他意识到自己若是皇帝,大概可能也会做出差不多的抉择,在那个位置上所看到的世间大抵与他们眼中所见是全然不同的。

    “那就有劳大人代圣上和我去探望大长公主殿下了。”太后颔首道。

    卓思衡也恭敬领命。

    太后并未打算结束这次会面,她在犹豫后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说道:“还有一事……其实以如今我的身份,或许不该过问涉及朝政之事,但事关皇帝,还请大人体谅我身为人母的无奈。”

    “太后是想问太子妃母家的处置前朝如何议定?”卓思衡不用想就知道。

    “若有逾越之处令大人为难,便不必说也是理所应当。”

    卓思衡却笑道:“若没有太后的指点,圣上如何得有今日之理政之能?太后能言及政事乃是圣上与臣等的头等助力,臣相信太后,定当知无不言。”

    他和太后也是曾经为太子争取今日皇位的亲密战友,以太后的远见卓识与慧心若定,就算真亲手协助刘煦处理政务,只怕不比先帝差到哪里去,更何况太后是真正关怀刘煦的人,卓思衡没有什么不放心的。

    而太子妃母家牵扯入越王谋反一案,新皇继位后实在不好言说,确实需要一个尊上者来给众人一个可接受的台阶。

    茂国公的长子也就是太子妃的弟弟尹垣竟暗中参与越王的招兵买马,如今事迹败露,竟牵连出茂国公尹敦也从中有份!审讯之后得知,越王的原话是许诺会在事成之后将效仿汉光武帝,搁置越王妃转而迎娶太子妃的妹妹尹毓容为皇后,茂国公家想着太子对自己从无襄助也一直冷淡,不若两头下注,一时全家鬼迷心窍,只当太子妃死了一般,全都和越王暗通款曲。

    卓思衡起初知道的时候震惊了许久,这实在超出他对愚蠢的认知范畴,可再恨恨也只能收拾烂摊子。

    皇帝刘煦万分悲痛当中,还要分身乏术来处置此事,太子妃雪夜脱簪待罪不顾身怀六甲替家人请求逃脱一死,可随同越王的人都已论罪当诛,就算是太子妃的亲眷又能如何?

    原本刘煦登基,她唯有此一妻室,东宫无其余内宠,太子妃理应顺势封为皇后赐以金册金印昭告天下,然而正为此事,太子妃如今地位却是悬而未决,只被太后留在宫中安心待产,她的家人也尽数羁押在大理寺,等候再议。

    “太子妃内外皆柔,若为中宫,也不知是福是祸。”

    这是云桑薇在听说此事后对自己说的话。

    卓思衡知道妻子曾与太子妃是共奔逐命的交情,可是她都这样说,是否真的太子妃不适合这个位置呢?

    太子妃如今不愿见人,还好慈衡人较为洒脱爽朗,能替她诊脉看顾腹中孩子,可太医若来太子妃就要闭门不见,慈衡说太子妃日日啼哭,想求见皇帝,然而皇帝根本不想听她为家人辩解。

    “太子妃这个时候不该替家人求告,这样只会令圣上难为。”太后的话将卓思衡自思索中唤回,“圣上登基第一件事若是替岳家脱罪违背大行皇帝旨意,今后要让他如何立足于朝堂之上,又如何面对群臣?”

    “臣已经联同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拟了此案的上书,茂国公一家除去太子妃毫不知情且几欲遭家人谋毒之害,其余皆不可恕,应按国法处置。”卓思衡平静道。

    太后点点头,似是认同群臣的看法,又叹气道:“太子妃……也是个命苦的孩子……可是,偏偏早割舍这一切,对她才是最有好处的。赵王能得宽宥,一是为他也确实受人摆布,二是为全大行皇帝的身后,三则多少是你我的私心,想让皇帝能不至于孤家寡人继承大统,但太子妃的事,我与群臣所虑相同,决不能姑息。”

    “臣会禀告皇帝太后的意思。”卓思衡虽心中深感悲哀,却也不得不承认唯有这一个办法。

    “这是皇帝继位以来处置的第一件不避亲之政刑之令,务必不能有失。”

    太后最后的叹气卓思衡不知道是为谁,是为皇帝还是为先帝,又或者是为可怜的太子妃,以及她腹中尚未出世在无情帝王家的孩子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三日三夜的大行皇帝殡礼在众人各不相同的心境中落入尾声。皇帝也脱去罩在龙袍外的白色罩袍,准备进行他人生中第一次大朝会。

    这次朝会的重中之重是要议定大行皇帝的谥号与庙号。

    然而大长公主的病却仍是未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