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饭txt文学 - 言情小说 - 恶后重生:美人毒心倾天下在线阅读 - 第16章 危机四伏

第16章 危机四伏

    武璋十年的这场杀戮,其实是有人在幕后精心设计谋划。而武璋帝杨乾,一代明主,开皇治世,铁血手腕,却也是被人谋算其中,沦为了他人局中“棋子”。

    大乾建朝初期,兵权皆掌握在那些开国勋贵手中。虽然后来,武璋帝杨乾以十一道丹书铁券免死牌,从勋贵们手里换回了大部分兵权。但是,朝中文武争斗层出不穷,圈田占地之事时有发生,文武皆贪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打下了这片天下,杨乾当了皇帝,统领四海,而他的那群老伙计们,都是为这天下流过血、出过力的,谁不想分一杯羹?于是,社稷还未稳固,他们便学会了前朝的那套搜刮民脂民膏的本事,政事上也给杨乾的许多政令掣肘。那时,帝后一餐不过四菜一汤一粥品,他们却是山珍海味,顿顿吃席。这让穷苦出身,一家十几口全被饿死,被逼无奈才出去谋生的杨乾,能看得下去?他平生最恨的便是那贪官污吏了!几次三番在朝会上痛斥,但由于顾念那一丝情分,也只是高高举起,轻轻落下,只处理了一些小官,并未下重手处置。但是,他也已经快忍到了极限!

    看在那些勋贵们,都是为大乾流过血、出过力的份儿上,武璋帝实在是忍的太久了!而当这些勋贵们贪赃枉法、罔顾礼法、欺上瞒下的罪证全都送到了他手上的时候,看到他故土那些百姓们已经开始异子而食,却仍是饿死者众的时候,他又怎能再忍得下去?一纸“杀贪令”横空出世,朝野上下血染一片,哀鸿遍野,震慑朝纲!杨乾一句“朕与百姓共天下”,贪官污吏纷纷落马,黎民百姓拍手叫好,民心所向众望所归!

    可以说,武璋帝杨乾的心思,都被那设局之人给琢磨的透彻啊!他巧设一计,引落榜举子发现科举存疑,借助舆论,使得科考舞弊案爆出。而后又精心安排巧妙布局,顺理成章的让着科考舞弊案引向了功勋圈田占地、收受贿赂、空印造假、上下包庇,一举将丞相胡自庸等数名勋贵圈入网中,给了武璋帝杨乾发作的机会。从而将朝廷里那群抱成团、势力最大的勋贵们,都给一网打尽,空出了许多实权官位,和掌兵之权!而设此计之人,用心之明确,出击之稳准,实属难得一见。估计只有史上那个老阴逼司马仲达,可与之相较一二。那人一直隐藏幕后,从未出头表功,终武璋帝一朝,都未曾明确查出那人是谁!即使有所怀疑,但是也没有实证证明就是他所为。

    而经历了冷宫十八年思索的林青鸾,却是结合种种线索和迹象,锁定了一人——她嫡母李氏的亲爹,李国公李载垕!

    李载垕此人,就连林青鸾都不得不道一声:这老阴逼是真的老奸巨猾,心思狡诈!

    从李载垕将自己两个女儿,分别嫁给了君恩侯刘兴和卫勇侯府二爷林雍骕,就能看得出,他心机多深!论受武璋帝杨乾的亲近和器重,他在大乾开国39位元勋中绝对算是靠后的几名。可偏偏他曾未与皇家结亲,却与皇家之间的关系,因其姻亲而紧密,从而受到重用,凭借功勋得了国公的爵位。一家都是那莲藕,浑身尽是心眼儿。大女儿李薇蓉性子跋扈,君恩侯府的事儿没少让李国公府也蒙羞,但他表面唉声叹气,实则毫不介意。众人只道他教女有失,长女跋扈、善妒,但又育有两子一女,于君恩侯府有功,她婆母都夸儿媳顾家,旁人便也只当看个笑话,心道能养出这样的女儿,李载垕这个国公也是个莽夫,能有什么坏心眼儿呢?

    建国之初,比李国公功劳大的、有能力的、得赏识的勋贵多如牛毛,家家都想给子孙谋路子加官进爵,唯独他激流勇退,也不参与朝政,仿佛很满足于国公的爵位,一心在家颐养天年,享受天伦之乐。长子李景辉只是个兵部从五品的员外郎;次子李景耀也只是个从四品的显武将军,常年驻守西北边疆;大女儿李薇蓉虽说嫁了个君恩侯,可是刘兴却是个纨绔没有丝毫出息,还总是丢人现眼;二女儿李薇苒嫁的是卫勇侯府二爷林雍骕,考了大乾第一次科举的状元,也不过是个从六品的翰林修撰。李国公府看似碌碌无为不求上进,挺没出息的过日子。但武璋十年这“杀贪令”一下,往后二十年,他李载垕却成了大乾朝39名开国勋贵中,最大的赢家!

    因斩杀太多老臣,武璋帝提拔了一批年轻官吏充斥朝廷。李景辉便因平日低调沉稳,受到了武璋帝的赏识,竟从兵部从五品的员外郎,直接擢升至正三品兵部右侍郎!二女婿也由从六品翰林修撰擢升为正五品翰林大学士,入内阁常伴帝侧。日后因为北疆和西北地区的元牧分支——擦合台、卫拉特和达达尔常常侵扰大乾边境,李景耀因大哥李景辉和妹夫林雍骕的举荐,有了更多的立功机会,后来更是升至正三品昭勇将军,常年驻防西北抵御卫拉特。他更是将李国公府的“东南西北”四孙辈带上了战场,建功立业。就连最小的李炆邶,十六岁时也已经是正五品的校尉了,更况谈那凶猛异常的三孙李炆楠,不过二十岁就已经功盖家中兄弟,被封正四品明威将军。后期李景耀战死,他更是成了李家的领军人物!到林青鸾做皇后的时候,李炆楠甚至已经官至一品,被杨烨拜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,天下兵马大权尽在他掌控,好不威风!而那时的林雍骕已经年迈,有心栽培亲子林鹤霄,和岳家侄子李炆玺,二子分别为正二品吏、户二部尚书。再加上后宫之主的林凤瑶,这大乾的天下,究竟姓杨,还是姓李,都不好说了!

    卫勇侯府霍老夫人被武璋后邀去清雅境同住,这一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有心人。有人私下打探,江氏经由赵妈妈交代,只是叹息,欲言又止。被追问多了,便只说:“还不是那道人的歪诗给闹的,皇后娘娘仁爱,怕老夫人年纪大了多想多思,于身体有碍,便多眷顾了几分。”这一说法,也是霍氏请示过武璋后以后,才吩咐赵妈妈指点江氏的。毕竟,之前还未见如此亲厚,忽而越过了那些国公夫人,邀霍氏同住,定是要寻个由头的。

    可也不知是打哪儿,忽然传出了流言,说是那卫勇侯府的小丫头和太子、肃王在后山桃林挖出了一只大木箱子,里面藏着许多前朝的宝贝。当初那元牧顺帝皇后和太子死在深渡寺的事情众人都是知道的,而传国玉玺失踪,也曾有人怀疑过是否和元牧顺帝的皇后有关。护国寺建成之前,也有不少人前来打探,只是都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当这一消息传进林青鸾的耳中时,她便心道不妙,定是有人想要从中搞事情!她赶忙找到了杨溯,半真半假的引着他朝这方面去想。杨溯也不是傻的,他经林青鸾提醒后,意识到这流言忽起并非善事,抱着林青鸾就去找了杨淙商议。

    “虽然那日我等在桃林挖掘,是派了侍卫守着,但闹出的动静也不小。想来是被人看到了,私下里议论了几句,话间只说是掘出了前朝的一箱珠宝,并未提及大宝应是无碍的,不必惊慌。况且,明日鸾驾即返京,路上着那些侍卫仔细些便是了。”杨溯倒是不以为意,依他看来,传国玉玺之事虽有猜疑,但是众人并未见到玉玺。这护卫鸾驾的侍卫有三百余人,且护国寺距京都不过二十余里,又哪里有人胆敢袭击鸾驾,实在荒谬,更是可笑。

    “倘若有人意欲浑水摸鱼,那殿下该当如何?”林青鸾忽而发声询问。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杨淙闻言面色一凛。

    “鸾儿听闻今上原是接了义军头领之一郭帅的位置,将元牧军从南土驱逐以后,义军的几大头领又各自为政,相互倾轧,占领地盘,最后只剩陛下和梁友盛、原势彰三方割据。后虽是陛下得天眷顾胜了二者,但大乾开建以来,陛下用兵北方,又大修护国、皇觉二寺。那程、原旧土遗民待遇不佳,百姓生活艰难。况元牧旧部虽大都被置于东北,但仍有部分势力逃出了关外草原。数年的休养生息,殿下又怎能判定此三房叛党不是在蛰伏以期时机,好对我大乾再度下手,致使大乾国土分崩离析,重现三方割据之势?

    重要的不在于那传国玉玺是否被找到,而是有了这个由头。陛下开国十年,可一直未曾寻得此玺。坊间多传陛下得国不正,天不庇佑,故而不得大宝。莫非殿下以为这传言是百姓吃饱了闲的,拿此事开涮陛下?若细加斟酌,便可窥一二,这是背后有人故意散播谣言,先于民心种下种子,让百姓对我大乾无归属感。纵日后不能得势,也必予世人流传,污陛下清明!叛贼之心,不在于大宝是否再现,而是大宝绝不能落入陛下之手。今有谣言传出,无论是否有玺,都将会令那叛党看到时机,必接踵袭扰鸾驾,而后再传大宝已被他们所获,陛下得而复失,岂不更坐实了得国不正、天不庇佑?”

    林青鸾的话洋洋洒洒一大篇,却听得杨淙杨溯兄弟二人都抽了一口冷气,身子不稳向后退了一步。

    细细品来,此女娃儿所言,却是句句在理,令人细思极恐。她才五岁,却多慧近妖,这让杨淙再看向她时,眼里透出了些许防备。

    “这些,都是你想出来的?”杨淙试探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是。”林青鸾一口否决。“方才祖母与赵妈妈商议时,鸾儿听来的。祖母忧心有人作乱,却拿不定主意是否向皇后娘娘禀报。鸾儿听祖母说,若真不幸如她所料,那破此局者唯有肃王,故才去寻了哥哥,却不想被哥哥带到这儿来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林青鸾还耸耸肩膀,孩子气十足。

    杨淙仔细打量了林青鸾,却见她眼里还带了懵懂,一脸好奇的问杨溯:“哥哥,祖母说只有你能破局,你如何破局?”

    杨淙一脸茫然:问他?他不知道啊!陌语moyu的恶后重生:美人毒心倾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