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饭txt文学 - 都市小说 - 中医:惊了!患者的五脏会说话在线阅读 - 第26章 针刺,立竿见影

第26章 针刺,立竿见影

    “这样,我先给她扎个针。”陈庆道。

    针灸啊。

    唐玉对这个不陌生。

    只是针灸相比起中药,她还是更倾向于吃药。

    不过既然陈庆都这么说了,她也不好当面反对。

    “医生,这是要扎哪里?”唐玉问。

    陈庆道,“把裤腿卷起来,到膝盖那里,上衣卷到肚脐眼就行。”

    曹双双的病在肝肾,但治病却不能在肝肾这个地方。

    《金匮要略》中指出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。

    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描述了“五脏有病,各传其所胜”、“肝受气于心,传之于脾”。

    是故,中医里流传着这样一种理论,治肝先实脾、治肾先强心……此后便以此类推。

    道理其实也很简单,中医的阴阳理论中有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,肝属木,脾属土,木克土,肝若是发生病变,一定会传到脾胃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肝气郁结的患者,总是肠胃不太好的原因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胃病,其实根源在肝。

    肾属水,心属火,水克火,肾有恙则必传到心脏。

    所以,陈庆要做的,就是用针刺对曹双双进行实脾强心。

    只有保证脾胃和心脏都不再受到肝肾恶化后的影响,那么曹双双的生活质量就会得到改善,心慌气短的情况也会极大程度的得到缓解。

    等到她的脾胃和心脏都能够抵御恶化的速度,五脏六腑趋于平衡之时,再回过头来对付肝肾,那就简单多了。

    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去管脾胃和心脏,直接对肝肾出手的话,那必然是功敌以强,不下猛药是绝对不能起到多少疗效的。

    但那样风险就会增大,以陈庆目前的医术,暂时还不敢做这种尝试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内关、足三里、气海、三阴交。

    针刺取穴是关键,而穴位的配伍就跟中药的药方是一个道理。

    单一穴位虽然能够起到疗效,但是效果并不明显,远不及多个穴位配合治疗。

    同理,单一的中药固然有不错的效用,但只用一种药的话,它能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。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

    甚至有些中药还富含剧毒,比如附子这味药。

    很多学中医的人都不敢用这味药,为什么?因为用这味药必须要清楚它的药性和毒性,药方之中其他药材与之相配,不仅要起到疗效,还要中和它的毒性,这可不是一般的中医能做到的。

    可以说,活用附子是一个普通中医迈向大师必要的途径。

    这些需要过硬的基础,丰富的临床经验,以及不可或缺的勇气。

    冀州西山府的名医大师李火,便是一位善用附子的中医大家。

    一生用了不下两吨附子,治好过的病人不计其数,其中更是有很多被称之为绝症的病人。

    比如心肺衰竭,尿毒症,各类癌症等等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李火老先生擅长以重剂救治重、危、急症,胆魄惊人,敢与阎王争命,所以李火老先生在中医界虽然没有获得多少头衔,但他却是所有名医中,地位最高的一个。

    甚至于很多大家都认为,他是中医界百年来难得的中医奇才。

    可惜如今老先生已经仙逝,华夏也再难找到医术与之媲美的中医了。

    银针刺入,使之得气。

    内关、足三里,二穴配伍。

    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,而足阳明胃经又是多气多血的一条经络,作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,足三里不仅能够升降气血,还能够疏导胃气,所以,针刺足三里能补脏腑之虚损,升清降浊,导痰行滞,调理脾胃。

    内关是心包经之路,别走手少阳,能清心胸之热,行三焦之气,与足三里相配能辅助足三里升降气化之机,同时还能益气养血、宁心定志。

    可以说这两个穴位的配伍,足以达到健脾强心的作用。

    不过陈庆却在这两个穴位配伍的基础上,加上了气海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这么做,主要是因为曹双双气血不畅,所谓的气血不畅,多半是气不够,无法推动血液流动。

    气海这个穴位有疏通元气,调气活血的作用,而三阴交则主要是疏通下焦,调理肝肾。

    两穴配伍可以起到补肝益肾的功效。

    陈庆先健脾强心,再补肝益肾,正是在治肝先实脾、治肾先强心的原则上进行的。

    可以说,此时的陈庆,已然是把自己所学的针刺知识,发挥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要知道,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医院在给病人开方的时候,一开就是一二十味药,简直就是乱枪打蚊子。

    是,开的所有的药都没什么问题,健脾的,强心的,补肝的,补肾的,等等,可是当着几十味药组合到一起的时候,药性混杂,哪里还能有半点疗效。

    针刺同理,有些中医只看到了这些穴位是治某种病的,就一通乱扎,就差没把患者当刺猬了。

    出现这些现象的,基本就是些中医没有学好的人弄出来的。

    真正厉害的中医,开药从来不多开。

    像陈庆知道的,赵宁军在治疗患者的时候,一般都只看七八味药,最多不会超过十三味药。

    “内关、足三里、气海、三阴交,嗯,取穴很精准,看这姑娘的面色,小小年纪就干出漏阳伤命的事,家长还真是粗心呐。”赵宁军道。

    他虽然没有切诊,但中医有四诊,到了赵宁军这个年纪,仅凭望诊看看曹双双的气色,就足以大致判断出她的情况。

    再结合陈庆的治疗手段,就基本能断定曹双双是个什么症状了。

    “这小子什么时候学会的针刺?”陈松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关键不仅学会了,而且似乎学得还挺好。

    赵宁军笑了,“你个当爸的都不知道,还问我?”

    陈松抠了抠脑袋,表情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自己这个爸当的,确实是有点不称职。

    不过看到陈庆现在治病如此娴熟,甚至还得到了赵宁军的赞许,他也是格外开心。

    “咦?他这是什么手法?”陈松忽然瞧见了陈庆下针后,针刺手法格外奇怪。

    有点像几十年前,最早的道医手法,跟现代中医改良后的针刺手法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。

    陈庆作为一个学院派的学生,没道理会道医手法啊。

    这是跟谁学的?

    赵宁军此时也发现陈庆的手法有些不寻常。

    “是有些奇怪,而且施针的手法也非常娴熟,不像是刚学的。”赵宁军道。

    陈松问道,“难不成是跟他学校的老师学的?”

    赵宁军摇摇头,“不太可能,会这种传统手法的中医,在整个中医界都没多少人,学院派就更不会学这种针刺手法了,如今还会这种手法的只有两种中医,一种是自学的中医,另一种则是道馆里的道医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小庆这孩子,多半是跟前者学的针刺,而且学的时间还不短,你看他捻转提插的时候,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停顿,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是绝对做不到这些的。”

    陈松点点头,“看来得抽空问问这小子到底是在跟谁学医了……”

    赵宁军没有接话,只是看向陈庆双手时,不知道为什么,他总感觉陈庆的手法有些似曾相识,好像自己在哪看到过。

    但一时半会他又有点想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门诊室内,陈庆在经过十多分钟的针刺治疗后,曹双双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舒服了许多。

    胸前烦闷的感觉减轻了不少,仿佛之前一直堵着的地方被一下子给疏通了一样。

    拨云见日,天朗气清。

    一时间,她感觉自己的心情都变好了。

    看向周遭时,仿佛事物都被涂上了比之前还要艳丽的色彩。

    好神奇!

    “感觉怎么样?”陈庆透过银针已经感觉到气至后,便在询问的同时,抽出了扎在曹双双身体上的银针。

    “比之前舒服多了,不闷了。”曹双双道。

    “真的?”唐玉有些诧异。

    中医看病还能这么快就见效?

    “妈,是真的,我现在深呼吸都很通畅了。”曹双双试着做了一下,的的确确没有出现吸不上来气的样子。

    看到这一幕,唐玉这才安下心来,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
    “医生,既然这个扎针这么有效,那要不干脆就用这个治吧。”

    陈庆解释道,“针刺的效果,最开始是最明显也是最快的,但调理五脏六腑,针刺水平不够的话,效果肯定是不如中药的,我如果针刺比较在行,当然是可以用针刺治疗,但是抱歉啊,我水平有限,只能做到这一步。”

    这还叫水平有限啊?

    眼前这个医生把脉这么厉害,几分钟的功夫竟然就知道她女儿谈恋爱了,接着又扎了十几分钟的针,就让她女儿症状缓解了不少。

    想起之前去医院吃的那些药,花的那些时间,唐玉就有些后悔,早知道汉医堂有这么厉害的医生,哪还需要去医院遭这个罪,花那些钱。

    “那就照医生你的意思来。”唐玉道。

    陈庆点点头,随即拿出纸笔写下了药方,给二人交代几句后,母女俩拿着药方便离开了门诊室。

    正好在这个时候,陈庆瞥见了猫在门外的陈松和赵宁军。

    陈庆立即起身走到门口道,“爸,赵爷爷,找我有事?”

    赵宁军笑而不语,陈松则上下打量着陈庆,“你小子行啊,我还担心你上岗之后医术不过关看不了病,没想到还弄的有模有样。”

    陈庆嘿嘿一笑,“要还看不了病,这十几年不就白学了么?”

    陈松奇怪道,“你这十几年,前面几年是在汉医堂学的,后面五年是在大学里学的,可刚刚你用的针刺手法,不像是现代针刺手法,哪学的?”

    哦?

    陈庆有些惊讶,不过转念一想,老爸跟赵爷爷都是老中医了,能看出现代手法和传统手法的区别,貌似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    “网上啊,看的郭白家老师的教学视频。”陈庆道。

    网上?

    陈松和赵宁军一愣。

    随即恍然!

    也是哦,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,网上有人教中医也实属正常。

    “你是说,你学的是郭白家的针刺?”赵宁军问道。

    难怪刚才他觉得有点像。

    等会……只是看视频就能学到这个地步?

    刚才陈庆那个施针的手法,要是没有老师在一旁纠正错误,单靠自己领悟的话,即便是有视频资料,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达到的。

    这不是天赋不天赋的问题,单纯就是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的道理。

    学中医之所以需要老师带,就是因为当自己钻进中医这一道后,会碰到很多“陷阱”,这些陷阱会使得进入误区,如果没人及时拽你一把,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学错的现象。

    针刺就是如此,一个细小的动作如果没有做到位,那么整个施针动作就会毫无治疗效果。

    单单是古今重量单位的不同,便造就了多少药方在剂量上的错误,使得很多方子明明有效,现代中医却怎么也配不到最佳剂量。

    这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!

    “对啊,郭白家老师讲的官针二十六刺。”陈庆道。

    “学了多久?”赵宁军问。

    “呃……两个多月吧。”陈庆不敢说自己一天就会了,那样太扯,就算说出来估计也没人相信。

    两个月!?

    赵宁军双眼微瞪!

    才两个月就能学到这个地步,赵宁军这下可就有点不淡定了!

    针刺并非他的强项,但正因为不是他的强项,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针刺到底有多难学。

    陈庆固然在大学里有针刺的基础,但那个基础近乎等于零,在这样的条件下,看视频两个月,就把传统的道医针刺手法学了个七七八八,不得不说,陈庆的天赋与悟性,算是赵宁军见过的中医中,最为离谱的人,没有之一!

    “你小子吹牛吧!”陈松瞧见赵宁军的表情后,立刻瞪眼。

    陈庆苦笑,得,看来自己是说少了,“那可能是我记错了,应该是四五个月……”

    陈松眯眼看着陈庆,那表情显然就是一副“你小子骗谁呢?”

    这改口改的也太假了!

    不过看陈庆的模样,估计两个月确实是真的!

    这么一想,陈松顿时腰背一直,突然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
    嘿,我儿子是个中医天才!

    “不错,不错,不错啊,陈松,我建议把小庆挂到四号门诊,以他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,到四号门诊绰绰有余。”赵宁军道。

    陈庆闻言,面露喜色。

    汉医堂的五个门诊一开始并没有按医生的水平来排次序,只是因为一号门诊离大厅最近,五号在最里面,故而将水平比较高的医生安排在了位置最好的一号门诊室。

    后来汉医堂的医生逐渐多了起来,慢慢就演变成了一号门诊室由水平最厉害的医生坐诊,其他门诊室依次类推。

    五号门诊室就成了新上岗医生的底盘,鲜少有患者来光顾这里。

    清闲自是不必说,但同样的,工资也是最少的。

    陈庆不在乎工资,他只在乎能多看几个病人。

    “赵叔,这才几天啊,会不会太快了?”陈松道。

    陈庆上岗连一个星期都不到,现在就把他调到四号门诊,这显然有些不太合适。亿屋鱼的中医:惊了!患者的五脏会说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