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饭txt文学 - 历史小说 - 大唐之表弟很给力在线阅读 - 第379章 再版旧书

第379章 再版旧书

    第三百七十九章

    泾阳新城,沿河社区工地。

    这里是泾阳三个置换迁移安置社区之一。

    上千人在渐渐拔地而起的社区工地上劳作着。

    置换迁移计划中的各地社区住房建设图纸均出自琼崖科研所。

    科研所的设计师没有照搬琼崖的建筑风格,而是尽量因地制宜,保持地方的建筑特色。

    关中的置换迁移社区建筑设计就有着浓烈的关中风格。

    社区建筑都是一栋栋的两层小楼,外带一个小小的院子,共六个房间外加一个厨房和一个水冲厕所。

    房子的主体除了地基外都是水泥钢筋、石头和木头制作的预制构件,打好地基和防震柱,一栋房子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完成主体,剩下的就是内部装修了。

    琼崖的预制构件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已经相当成熟,完全有能力大批量提供建筑构建,这也是李承乾要在十年之内建设六千多座新城镇的底气所在。

    李承乾已经明白了该如何调动生产力来催动大唐的进步。

    各处的置换迁移社区规模都很大,预留的住房、学校、医务室、市场的冗余足够上万人居住生活。

    社区附近是规划好的土地以及预留的工业用地。

    土地集中管理,农户承包农田,按照朝廷的安排进行农业生产活动,让朝廷拥有对于农业的调整能力。

    每个社区附近还有专门的养殖场为社区提供肉蛋奶等产品。m.

    置换迁移社区的冗余足够满足大唐未来三十年的人口增长速度。

    这样的建设方式无疑是个无底洞,可见的未来,大唐所创造的财富有相当一部分要沉淀到置换迁移计划中。

    这样的大手笔前无古人,大概率也会后无来者。

    李承乾和朝廷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。

    前有杨广修建大运河,将前隋弄的山河破碎,后有李世民大修铁路、水泥路,开启灭高句丽三国之战,落下几千万贯的饥荒。

    李承乾用了好几年时间才填平了之前的大坑,朝廷无债一身轻。

    可是好日子还没过几天,又搞出一个消耗更大的置换迁移计划。

    不少人很担心李承乾把大唐给玩崩了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李承乾的主观意愿是对百姓好,给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,这样的统治者千年难遇。

    可是采取这种几乎是完全违背财富分配规律的举动实在是太过疯狂。

    在置换迁移计划的执行过程中,看到危机的人开始私下串联,不过他们的力量在李承乾的绝对控制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无力弱小,很快就被淹没在关中的各处工地之中。

    蒸汽吊车将大片的墙体构件稳稳的放到一处小院子的二楼,十几个工人用螺栓和铆钉将构件固定好,吊臂离开,一个铁架子被推到房屋边上,四个工人将大片的防火保温毡布层贴到外墙上。

    一面墙壁仅仅是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了。

    固定构件的几个工人放下手里的工具,蹲在一旁等待屋顶构件的吊装。

    一个皮肤黝黑的工人坐在大铁锤上,赞叹道:“现在建房子真是方便呀,一栋房子,咱们两台车十个人,三天就建成了,以前真是不敢想呢!”

    他旁边的工人喝口水,说道:“可不是,前年某家里起新房,三间瓦房带个耳房,足足忙了两个月才完工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不知道这新房结不结实,看着像是孩童在搭积木玩具呢!”

    另一人笑道:“屁话,泾阳新城的房子也是构件结构,都三十年了,你看有啥事?”

    “就那样的房子还是很少用钢筋混凝土呢,社区的新房可是有六根防震柱,肯定比城里的房子更结实。”

    坐在大铁锤上的工人道:“这房子好是好,就是太贵了。某打听了一下,建这么个小楼,加上院子,茅房,厨房,少说要八十个银币呢!”

    “某家里有五十亩地,每年也不过能落七八个银币,要建这样的房子,加上置办家什,没个百十银币估计不行,自己家建至少要攒钱十年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朝廷在关中一下子要建几百个新社区,最小的社区都有六百栋房子,最大的蓝田和渭南社区有四千多栋房子,这要花多少钱呀!”

    其他人摇头。

    “朝廷不是用我等家里的老房子和田地置换吗?想来朝廷也不亏的。”

    有人说道。

    “嘿,就你家里那三间土房能值几个钱?”有人反驳道:“还有你家的那些地,在山脚边上,浇地都费劲,估计一亩地一个银币都没人要。”

    “你算算,朝廷要你的房产田地能抵得上这一栋房子?”

    那人有些不服气:“那些水浇地可是五个银币一亩呢!”

    “屁,现在关中地价都打骨折了,一亩地五个银币?哪年的老黄历了!”

    “再说了,咱们有一个算一个,家里有水浇地的有几个?还不是都在地主手里?”

    有人出言道:“要说咱大唐的皇帝是真的不错,贴钱给我等平头百姓盖房子,你还有啥不知足的?”

    那人尴尬道:“俺不是不知足,就是怕朝廷没钱了,俺家娃娃说,朝廷要是没钱了,后果很严重的。”

    “俺家娃娃说,皇帝爱民,估计是不会加农税来堵窟窿,那就只能拿国库的钱粮来贴补我等。”

    “国库的钱粮有数的,贴补我等多了,军队就会没钱,没钱就不能防御外敌,要是再爆发大战,咱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呢!”

    “唉,何止是军队呀!”又有人叹气:“某听老人家说,读书很贵,朝廷办的学校每年才收三百个铜板,放到以前,连一本书都买不到,是朝廷贴钱让娃娃们读书,开支大的很,朝廷要是没钱了,娃娃们怕是也没书可读了......”

    “啊?书本如此贵的吗?”有人惊呼:“某读小学的时候,一本书才十几个开元通宝啊?”

    “呵呵,那是琼崖侯在赔钱卖书。”

    有人说道:“俺家有亲戚在蓝田印涮厂做工,他说一套二十六本小学课本光是印出来就要八百多个铜币,可书店里一套课本才卖六百个铜币,可不就是赔钱卖吗?”

    “还有邮驿司商店里的笔墨纸砚,那都是多少钱进多少钱卖,人工什么的都是同舟客栈补贴,现在同舟客栈分出去了,是工商司贴的钱呢!”

    “人家大唐印书馆和工商司可是说了,只要他们还在,大唐学子用的书本笔墨就不会涨价,这可都是钱呀,朝廷和琼崖侯再富有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呀!”

    坐在大铁锤上的工人道:“说起来大唐是真不错了。”

    “某是武德六年出生,记事的时候就没有挨过饿,还读了四年书,某的长辈们都说某是享福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人家说大唐立国的这四十多年,变化太大了,以前是给地主当佃户,一到灾荒年景就是满屁股饥荒,卖儿卖女能活下去的都算好,战乱年间,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,想想老人家的话某就觉得不寒而栗。”

    “牛哥这话说的在理,俺阿耶也老是给俺说早年间的苦难,让俺和兄弟姐妹珍惜现在的好日子。”

    一个年轻工人出言道:“俺阿耶还说了,贞观到天元的三十年是风云激荡的三十年,大唐整个天翻地覆了......哎呦,牛哥打俺做什么?”

    老牛没好气道:“小梁子,一看你读书的时候就没好好学,天翻地覆能用在这儿?”

    年轻人挠挠头,不好意思:“俺成绩不好,听课跟听天书似的。”

    “笨蛋,知道自己没文化还不好好学,知道老牛为什么能做你们的工长不?”

    “啊?这俺哪里知道?”

    “说你笨还真是笨,你们一个个的,以为有把力气就能当建筑工了?”

    老牛拍拍腿:“别看咱们这活儿也要下力气,可是你要是不识字,看不懂图纸,给你这些构件你都建不起房子来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说嘛,学校的老师说的好,活到老学到老,趁着年轻,多学些东西,技多不压身,你们也不想一辈子都抡大锤掰扳手吧?”

    众人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“牛哥,您今儿怎么当起人生导师了?”有人问道。

    老牛神秘兮兮道:“小道消息,要不要听?”

    “牛哥,您就别卖弄了,知道您闺女是记者,消息灵通呢!”

    “是呀,您可是养了个好闺女呢!”

    众人恭维了老牛几句,老牛才满意的点点头:“事情呢也不算什么秘密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都知道,搬迁到新社区以后,朝廷会把土地分配给各家各户承包耕种,不过呢,朝廷和琼崖侯府商议,说是要在社区农场搞统种统收,用拖拉机代替人力和畜力耕种收割,这就需要很多农机操作员和维修员,听说待遇很好,对学历没有什么要求,至少比你们现在的工作好不少,轻松,赚钱还多。”

    “渭南社区正在建立驾校,你们谁想改行的,赶紧去找村长报名,学好了以后就多了门技术,走遍天下都不怕呢!”

    “呀,还有这种好事?俺要报名1”

    年轻人起身就要离开。

    “急啥!”老牛拉住年轻人:“傻小子,开农机不难,只要不傻都能学会,要学就学农机维修。”

    “某闺女可是说了,维修员的待遇更好呢!”

    年轻人犹豫了,坐下:“嗨,就俺的水平,估计人家也不收俺呢!”

    “瓜娃子,你跟着老张他们先学会吊装机维护,驾校还能不要你?真是个傻小子!”

    年轻人闻言,乐颠颠的下楼去找负责吊装机的人套近乎了。

    “这下子还不算笨!”

    老牛笑道:“你们不跟着去学学?”

    其他人摇头。

    有人道:“牛哥,你说这种地都用机器了,咱们这些农户可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其他人也是一脸愁容。

    “是呀,人的活儿都让机器做了,还要我等做什么?”

    随着琼崖出产的机械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地的农田、工地上,这些工人也感受到了危机。

    “你们担心个啥?”老牛不屑道:“就咱们皇帝的雄心,还能让你们没了糊口的工作?”

    “可是一台拖拉机能顶几十个人干活,您看着工地上,到处是蒸汽机械,上千斤的楼板轻轻松松就装好了,俺看呀,用不了多久俺们都得实业呢!”

    “对头,某听说辽东的大农场里到处是机器,有水泵、有割麦机、有犁地机、有脱粒机,二十几个人的生产小组就能照顾上千亩的田地,咱们这里要是也那样的话,好多人就没活可干了。”

    老牛听着众人忧虑,笑道:“这个你们就不懂了,这叫释放农村生产力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一个人只能照看几亩地,现在一个人可以管几十亩地,剩下的人就能去做别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想想,泾河边上的工业区有多少工人?蓝田那边的厂子又有多少人?”

    “前两年开始,关中多了至少上百家厂子和工坊,农户不种地了还能去厂子里做工,那些商家也要招人的。”

    “家里留一两个人种地,其他人去做工,岂不是能赚的更多?总比一家人都在土里刨食好呀!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,稍微想想,也觉得是这么个理,心中的忧虑去了不少。

    类似这样的谈话在关中各地没少发生。

    生产力的提升带给人们的不止是更好的生活条件,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冲击。

    人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,只想着填饱肚子,其他的事情不回去考虑。

    生活好了,解决了基本的温饱,人们的想法也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对人们的认知进行合理的引导,人们也会自发的去寻找解开心中疑虑的办法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一本出版了很久的书被人重新翻了出来。

    它就是吴正义当年出版的《王朝的秘密》。

    在这本书里,人们惊愕的发现,大唐现在的改变都能在其中找到对应的解释。

    吴正义在书中论述的朝廷与百姓的关系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、人们该如何应对新的变化。

    零零总总,详细而直接。

    很快,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《王朝的秘密》再次火爆起来,大唐印书馆将这本书重新校定再版,销量在大唐的图书行业一骑绝尘。楼顶望远的大唐之表弟很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