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饭txt文学 - 言情小说 - 七零嫁知青:我带着农场系统逆袭在线阅读 - 第260章 崇明老白酒

第260章 崇明老白酒

    周国安带着两人直接到一边的办公室,这也是一个老式的南方风格建筑,屋子里也是很传统的摆设。

    厂长是一个五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的男同志,穿的也是蓝色的工厂装,胳膊上带着套袖,手上带着手套,看样子厂长也参与厂里的手工工作。

    周安国看到人正往外走,直接迎了上去:‘何叔,我过来了。’

    这人看着周安国笑着说道:“还以为你不来了呢,我这正要去车间。”

    周安国:“说的十点,现在刚好。”

    然后对着苏阳和杨墨说:“这位是何叔,是厂子的厂长。”

    又对着何叔说:“这是我一个弟弟和他对象。”

    苏阳赶紧招呼着:“何叔好,给您添麻烦了。”

    何厂长摆了摆手:“没什么好麻烦的,就是卖个酒而已。”

    周安国又看了下手表:“何叔,我有个任务,必须得赶紧过去,这边的事就麻烦你了。”

    何厂长摆了摆手:“你去忙吧,不用担心这边。”

    周安国又对着苏阳和杨墨说:“那我走了,直接找何叔就行。”

    苏阳:“周哥你快去吧,别耽误事。”

    等周安国走了,何厂长才对着苏阳说道:“听周小子说你们要买咱这老酒?”

    苏阳点头:“嗯,昨天周哥带的酒挺好喝,他说可以直接到您这买,这不就找来了。”

    何厂长点点头:“行吧,直接去库房吧。”

    说着就带着两人往库房走去。

    到了库房,何厂长打开门,问:“你们要多少?”

    杨墨:“何叔,不要票,多少钱一坛?”

    何厂长:“2块五,都是2斤装的。”

    杨墨:“那先拿100坛吧。”

    “多少?”何厂长有些不敢信。

    杨墨:“100坛,是不是太多了?”

    何厂长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没有,就是没想到。”

    说完后,兀自不信的又问了一遍:“你们真要100坛?”

    问这话时,何厂长的眼睛就望向苏阳,明显,他得问问这一家之主。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

    苏阳对于杨墨的意思没意见,也不能有意见,就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何厂长这才松了一口气,然后说:“这库房里就有200坛,直接装就好。”

    杨墨看了一眼院子一角的一个推车,说道:“何叔,等下把推车借我们用一下,把酒运回去再给您送来行吗?”

    何厂长:“行,那车你们得运两趟,院子外边还有一个大车,那个一车就能装下。”

    杨墨致谢:“好的,谢谢何叔了。”

    何厂长摆摆手:“你们这是给我们帮忙了。”

    杨墨不解。

    何厂长这才解释。

    崇明米酒现在叫崇明老白酒,是一个老酒坊传下来,现在归区里直管。

    因为这种酒不是蒸馏酒,而是以糯米为原料,经淋饭后拌药加水精心酿造而成,是米酒,度数不高,酒味也不浓,所以销量并不高。

    现在这时代,喝个酒也是一笔重要开销,这酒也不便宜,有点钱,都想买点有度数的酒,这酒除了崇明自己人,就少有人问津了。

    现在酒厂勉强维持着运营,销量很低。这也是他们不要酒票就卖的原因。

    但是何厂长也说了,就得品质他们是严格控制的,并且带杨墨参观了酿造车间。

    杨墨看了,这酿造车间很讲究卫生,而且设备都是纯木的,不过眼下还有两天就过年了,也就没人在工作了。

    何厂长给杨墨详细的介绍了崇明老白酒的历史

    崇明老白酒传统特色产品之一,酒味甜润,色呈乳白,故又有“甜白酒”、“米酒”、“水酒之称”。

    崇明老白酒的酿造历史已有700多年。是沪市唯一的地方酒种。这酒在崇明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,是崇明的特产之一。在清末时,这种米酒就已驰名沪苏等江南地区。

    崇明老白酒之所以独特关键在于其讲究“骨、肉、皮、血”的酿造技术。“骨”是酒药,用麸皮作培养基,接种纯根霉、纯酵母分别培养,按比例配制,酿出的酒醇味绵长。“肉”是大米,崇明老白酒必选新鲜优质大米,方可出佳酿。“皮”是空气,优质的空气是崇明老白酒质佳味好的皮。“血”是水,水质好坏直接决定酒的质量,崇明岛水质一流,酿出的酒必为佳品。

    崇明老白酒,以“酒体丰满、米香浓郁、入口绵甜、酒度适中”的独特风味而闻名,素有“名扬江北三千里,味占江南第一家”的盛誉。

    而眼下这个作坊,就是最正宗的崇明米酒酿造作坊。

    杨墨听了后就说:“既然如此,何叔,您库房剩的那200坛我们都要了,你看如何。”

    何厂长转头看着杨墨:“闺女,你买这么多这个酒干什么,米酒可是不像高度酒,这个存不住的。”

    杨墨心说那是你,我这有系统,可以长久保鲜。

    于是她说道:“我想托运到京市,我妹妹正月成亲,就想买点酒,她是大院里的,这人多,也没那么多酒票,您这不需要,还是南方特产,托运回去正好。”

    何厂长这才舒了一口气:“只要有用处就好,那这样,我这库房一共还有208坛,都给你了,你按照200坛给我钱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这合适吗?”杨墨这么问不是没道理的,这年代东西都是公家的,8坛也值20块钱了,别因为这点东西让人家难做。

    何厂长说了:“怎么不行,我们库房登记就是200坛,都会有一些破损额的,你这托运,中间要是碎了呢,就是一点心意。”

    杨墨一听,也就不矫情了:“那行,何叔你帮我装车,我给你钱。”

    说着,就在小挎包里往外掏钱。

    其实都是提前在空间里准备好的,100一沓。

    杨墨拿出来的不全是大团结,有5块一沓的,也有1块钱组成一沓的。

    何厂长直接带着他俩去了办公室:“走,到办公室算,不差这一会,算完再装,我再找人给你们送车站去。”

    这年代托运都是火车,何厂长现在心里舒服,服务态度也好。欢歌笑语的七零嫁知青:我带着农场系统逆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