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饭txt文学 - 历史小说 - 重生年代: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在线阅读 - 重生年代: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 第922节

重生年代: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 第922节

    凹里村。

    现如今是四月天,春暖花开,正如姜黎说的那样,车子一驶入姜黎老家所在的县城范围内,放眼望去,每一处都是一副景致优美的花卷。

    青山绿水,繁花似锦,空气中淡淡花香浮动,宽阔的马路上,来往的车辆中不少是外地来的,路边行人有的手拿相机,有的直接拿着手机,不时停下来拍照,这不难看出,他们十之八九都是游客。

    成片的桃花林似粉色海洋,清风吹过,桃花雨纷落,游人在花雨中有拍照的,有奔跑嬉戏的,阵阵笑声伴着风儿飘出桃花林。

    尤其是孩子们的笑声,听起来满满都是天真和童趣味儿。

    回到老家好好歇息了两天,姜黎陪着江博雅走走停停,来到粉白色桃花林中。

    姜大队长老两口没有同行,他们这次回到村里有太多感慨。

    ——难看到熟面孔。

    是啊,像他们这样的岁数,村里已经没几个同龄人。

    哪怕大家的日子早几年都好过了,可能活到八九十岁的却不多。

    好吧,就算有同龄人还活在这世上,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姜大队长老两口是真没法比,要么眼花耳背,要么腿脚不灵便,又哪能随便出门遛弯?

    要说的是,崔大喇叭依旧坚挺地活着,不过,她和蔡秀芬年岁差不多,却已然是个走路颤颤巍巍的瘦老太太。

    嘴里的牙齿几乎掉光,眼睛和耳朵倒是没退化到看不见、听不见,然,说话早已含混不清,走两步路还算稳当。

    听家里孙辈说蔡秀芬回到了村里,当即就住着拐杖来找蔡秀芬唠嗑。

    至于曾和崔大喇叭在村里牵扯较多的,譬如徐春霞的老娘,及王春华、李大妞几人,差不多都在十年前相继离世。

    眼下有个能说上话的,崔大喇叭心里无疑很激动。

    可在她看到蔡秀芬的一瞬间,心里就忍不住叹气,觉得两人是真没法比,她甚至一句话都不想说,就坐在蔡秀芬对面的竹椅上,定定地看着对方。

    岁数差不多,瞧瞧她现在的埋汰样,再看看人家,虽满脸褶子,头发也全是白的,但……但人家的精气神看着多好啊!

    身子骨瞧着也比她硬朗很多,走路都不用住拐杖,整个人收拾得和以前一样利落,一看就像是城里的老太太。

    而且那白头发还烫着小卷花。

    真洋气!

    “这几年在家过得可好?身体没啥大毛病吧?”

    迟迟不见崔大喇叭开口,蔡秀芬禁不住连问对方两句。

    “过得就那样呗!身子骨可没你好,不过应该还能活两年。”

    说来也奇怪,崔大喇叭平日里虽戴着假牙,但说话着实不太清楚,然,此时此刻,她和蔡秀芬说起话倒是听起来挺清晰。

    蔡秀芬面带笑容:“你呀,这说起话和年轻时没两样!”

    “我年轻的时候你可不咋待见我,这没错吧?”

    崔大喇叭竟还记着以前的事,听了她的话,蔡秀芬说:“我咋不知道我不待见你?我顶多和你来往少一些。”

    她又不碎嘴,自然和崔大喇叭不是一路人,日常难免不怎么走动。

    崔大喇叭:“哼!你现在想咋说就咋说,反正也没哪个能站出来戳穿你。”崔大喇叭真应了“老小孩”三个字,她给蔡秀芬一个白眼,而后神色有些呆怔:“她们都死咯!李大妞和王春华是同一年走的,徐家的比她们俩走得早。你怕是还不知道吧?”

    蔡秀芬疑惑:“啥?”

    “徐家的春夏丫头也早死咯!听说是死在北城啥看守所里,老徐家的人接到北城来的电话,没一个去给春夏那丫头收尸,可怜吧?”

    崔大喇叭一脸感慨。

    “可怜之人必有她可恨之处,在我看来,春霞那丫头没啥好可怜的。”

    蔡秀芬回应。

    徐春霞死在北城看守所,这事姜黎从席国邦口中无意间得知,就告诉了蔡秀芬,因此,对于徐春霞的死,又是因什么而死,蔡秀芬心里自然是清楚的。

    “周家那小子三年前死在了村里,还好他和你家黎宝当年退了婚,不然就他那熊样,黎宝和他结婚后不定会把日子过程啥样。”

    崔大喇叭说的是周伟民。

    跑去北城找苏曼,人没找着,又担心被要债的盯上,在北城晃荡了半个来月,找不到工作,更没地儿安身,最终不得不回到老家。

    结果在当年冬天,由于夜里发高烧无人知,直接烧死在了自家炕上。

    等被人发现的时候,身体早变得硬邦邦。

    第1479章 悲痛欲绝

    “陈芝麻烂谷子的事,咱不提那些。”

    蔡秀芬随意地摆摆手,问:“儿孙们对你都还好吧?”

    “有口饭吃。”

    说出这话,崔大喇叭长叹口气:“活久了讨人嫌,平日里也找不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,我呀,就盼着哪天双腿一蹬,眼睛一闭,去地底下见我家那死鬼!

    他呀,活着的时候,我倒不觉得有啥希罕的,可这人不在身边,我心里就空落落的,前几年还能偶尔想起他活着的时候是啥样,现在不管我咋想,脑子里除过一片模糊,连个人影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人老了都一样。”

    蔡秀芬说:“你看开些,这样活着轻松,没准一口气就活到百岁。”

    “活那么大岁数做啥子?”

    崔大喇叭连连摆手:“哪天动不了,最好能走得干脆利落,不然,遭罪哟!”她虽不识几个大字,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道理还是懂的。

    就拿她现在来说,儿孙虽没在她面前说过啥不中听的话,可私底下孙媳妇可没少说她是老不死的,嫌弃她这嫌弃她那,完全把她当成是家里多余的。

    蔡秀芬不知该如何宽慰对方。

    她明白崔大喇叭的意思。

    但凡家里有老人的,且老人七老八十,手脚不灵活的,再加上家里条件不怎么好的,真得很考验儿孙的人性。

    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,不孝敬老人的大有人在。

    觉得老人埋汰,觉得照顾老人太过费神,尤其老人生病,送医院得花不少钱,总之,在他们眼里,老人就是个麻烦。

    当然,这指的是一部分,也不是特指家里条件困难的。

    因为有些家里不缺钱的,照样有那不孝子,只想着掏几个钱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丢进养老院,好让自个省心。

    “咱村里人都说你和你家老头子是有福的,说你们会教崽子,说你们这辈子是真享了大福!”

    崔大喇叭嘴里吧啦吧啦地说个不停:“这次你们回村里,是黎宝陪着一起吧?以前咱村有不少人说黎宝娇气,说你们家把她当小祖宗在养,说总有你们后悔的时候,结果……结果一个个被你家黎宝打脸,我羡慕你啊,有黎宝这么好一闺女!”

    “用不着羡慕我,你闺女也是个好的。”

    蔡秀芬笑了笑。

    “好啥好!她呀,自打嫁出去,就一心只知道过她自个的日子,可没咋惦记我这个老娘。”

    崔大喇叭撇嘴:“前时跑回来在我面前抹猫尿,说她儿女不孝,吃饭的时候不让她多吃,想买件新衣服不给买,念叨着她一大把年纪还乱花钱,不知道过日子。”

    蔡秀芬只是听着,她没开口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崔大喇叭:“找我又有啥用?我老胳膊老腿,连自个都顾不住,哪里能帮上她,你说是吧?”

    蔡秀芬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我们老了,顾好自个就成。”

    人老了,有时候难得糊涂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总想着管这管那,搞不好真得会讨嫌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崔大喇叭和蔡秀芬扯东扯西,闲聊了约莫半个来小时,起身,拄着拐杖晃晃悠悠回了她自个家,走时,连个招呼都没打,就自顾自离开。

    说句搞笑的话,这看起来还是个任性的小老太太!

    姜大队长在不远处坐着晒太阳,见崔大喇叭已走远,他说:“听她叨叨个不停,你就不闲烦?早些年前你们可没咋走动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老头子,也不想想自个多大岁数了,难不成还想管着我?”

    蔡秀芬瞪眼姜大队长:“是你吆喝着要回村里,这回来了,你说说有几个是能说得上话的?何况大喇叭是自个过来的,又不是我把她拽到咱家,我俩不就是闲聊几句,看把你意见大的!”

    “是啊,这次回来,确实没看到几个熟面孔。”

    大哥和三弟都没了,同龄人也没看到几个,说实话,姜大队长莫名地觉得孤寂,哪怕有老妻在侧,他依旧感觉这心里空落落的。

    都走了,一个个都走了……而他,他的时日怕是也已不多,否则,他不会想着回老家,甚至想在老家住一段时日。

    落叶归根!

    许是直接告诉他,他的时日不多了,所以,要求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!

    姜大队长一时间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半山腰处的桃花林里,姜黎和江博雅坐在一株桃花树下的石凳上,两人看着在桃花雨中嬉戏的小朋友,有一句没一句地在闲聊。

    “最近这三年你把时间全用在陪我和你爹娘身上,你觉得合适吗?”

    猛不丁听到江博雅所言,姜黎满眼疑惑:“为什么不合适?”

    与她四目相接,江博雅叹口气:“你有你自个的事,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我们身上。”闻言,姜黎越发不解:“我陪我自己爹娘和老爸,怎么就是浪费时间?况且我也没什么可忙的!”

    “你没在写东西?”

    江博雅问。

    “创作需要灵感,也需要采风,而我在陪你们四处游玩的时候,又何尝不是在为创作做准备?”

    姜黎单挑一眉,她笑说:“何况咱们不是一整年都在外面,再就是,您没看到不代表我没在其他时间动笔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行,我说不过你。”

    江博雅败下阵来,他温声说:“明修一人管三个大摊子,你就不担心把他累到?就算他年轻,累点没什么,可这常年忙个不停,只怕婚姻大事要给耽搁了。”

    “您这是心疼那小子,还是想要我出山,帮那小子分担一些工作?”

    姜黎笑问。

    江博雅:“我就是想着现如今只剩下明修还没娶媳妇,有点为他着急。”

    “三十岁结婚不晚,就是三十五把媳妇娶进门,我觉得这也没什么。”

    听姜黎这么说,江博雅皱眉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明修尚且不到三十,婚事上不用急。”他直接用的陈述句。

    “他哥哥们都是在临近三十成的家,就是薇薇,也是快到三十才和小景走进婚姻。”